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外记者看湖南|看到一个开放、担当、自信的大美湖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7 23:10:00    

3月7日,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湖南代表团举行的媒体开放日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中阿卫视、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等中外媒体记者纷纷聚焦湖南代表团。

上午11时左右,媒体提问环节开始,会议厅里人头攒动,中外媒体记者纷纷架起“长枪短炮”,密集的快门声如潮水声一般,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

会后,几位中外媒体记者代表也谈及参与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的感受。来自人民日报的记者吴储岐表示,这是自己第二次参与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采访,湖南代表团的会风一如既往的务实与严谨。“湖南既有工程机械制造这张世界级名片,也有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这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湖湘文化承载着从岳麓书院的千年文脉到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精神,也滋润着湖南人敢为人先、拼搏奋斗的精神。所以,我对湖南的未来非常期待。”

来自新华社的记者刘芳洲长期在湖南工作,她心目中的湖南非常有活力,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人居生态方面都非常的年轻化。“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报道素材,有源源不断的新鲜事儿,这是我们媒体记者感到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今年,刘芳洲十分关注经济领域的代表建议,像低空经济、瞪羚企业、具身机器人等,此外,她还重点聚焦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技能工人的转型,以及关怀残疾人群体的建议。

来自中阿卫视的驻华记者蔼霖娜(乌克兰籍)已经是第二年参与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了,谈及和去年有什么变化,她坦言:“我觉得一样的是热闹,不一样的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了。”作为一名外媒记者,蔼霖娜希望能够通过她的报道,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湖南,包括湖南的投资环境、大自然的美丽环境等。“我去过湖南的几个地方,例如张家界,我相信湖南除了张家界以外,可能还有名气没那么大,但是一样那么美丽的地方。我想让更多的外国人到那边走一走,了解文化和当地习俗。”

中国日报记者潘一侨表示,参与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的采访,对于各位代表在会上提到的一些真知灼见的建议印象深刻,“比如高新科技发展相关的建议、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建议,这些建议都让我看到了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湖南。”潘一侨说,湖南历史文化深厚,是毛泽东等伟人的故乡,也是岳麓书院等文化遗迹所在地,这里自然风光也十分秀美,“我未来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湖南、报道湖南。”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朱烨在采访中谈到,湖南代表团开放包容的会风,湖南人民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每一次都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印象。朱烨还提到自己最近一次来湖南旅游时的经历,“在张家界的天门山时,发现好多的游客都在说韩文,连当地的志愿者都跟我说韩文,误以为我是韩国人……就像有报道中说到的那样,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外国人,从这个现象就可以看到,三湘四水的文旅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了,中国游客、外国游客走进湖南的青山绿水,就像走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邓舒文 摄影记者杨旭 孔东亮

推荐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