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地评线】河声丨河南人会开超市是因为坚守了一个最质朴的商业常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6:14:00    

河南人为啥这么会开超市?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河南的零售图景从来不只是胖东来的一枝独秀,不论从时间的维度还是区域的广度来看,从郑州丹尼斯、信阳西亚、洛阳大张、南阳万德隆等老牌选手,到郑州华豫佰佳、开封鲜风生活等后起之秀,河南商超领域可谓群象起舞。

一个超市能火多久?在消费选择极度多元、线上线下争夺激烈的今天,这个问题几乎没有标准答案。但河南的经验提供了一个看似朴素、实则深刻的答案:靠诚信。

从胖东来,到丹尼斯、大张、西亚,再到鲜风生活、华豫佰佳等新秀,河南商超的成功故事,不但是商业技巧的胜利,更是价值观的胜利。仔细剖析这些商超的发展轨迹,会发现一个共通点——不玩套路,只讲真心。

商业世界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往往是最基础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河南的超市们率先喊出“真品换真心”“不满意就退货”,在当时无异于一场“零售革命”。让顾客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购物可以不用提防“缺斤短两”,也不用担心“退换货遭白眼”。

这种简单的承诺,却在三十年间不断积累成厚重的信任资本。正如业内一句话:诚信是成本最高的商业模式,但也是收益最长久的护城河。当很多同行热衷于追逐短期利益时,河南商超选择用时间来换取口碑,最终赢得了跨越周期的稳定。

一个超市,不只是卖货的地方。消费者记住的往往不是哪一件打折商品,而是那些真切的细节:海鲜称重前帮忙沥干水分,蔬菜旁贴心的挑选指南,收银台不急不躁的服务态度。它传递的信息是:商家没有把顾客当作“待割的韭菜”,而是真心希望顾客买得舒心、吃得放心、来得安心。正因如此,超市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生活空间”,消费者甚至愿意驱车百里来“打卡”,把购物当成享受。换句话说,诚信不仅让超市赢得了顾客的钱包,更赢得了顾客的记忆。在注意力极度稀缺的今天,被记住,意味着被选择。

诚信是河南商超的集体底色。观察河南的超市版图,不难发现一种“群象效应”。不论是胖东来的标杆效应,还是大张、西亚、万德隆等在区域市场的稳扎稳打,它们并不是在单打独斗,而是在同一价值观下共振。这也是为什么,当国际零售巨头进入、当电商冲击来袭、当大卖场模式退潮,河南本土超市没有被轻易挤出赛道。因为诚信让它们牢牢握住了本土消费者的心。

更值得肯定的是,这种价值观的传承,也让新秀们在创新中保持了方向感。无论是“超市+餐饮”的融合,还是社区化、场景化的尝试,核心都没有偏离:围绕顾客需求,建立长久信任。

如今,“学习胖东来”已经成为零售业的流行口号。全国多地的超市纷纷模仿它的细节改造,甚至在地铁打出大字广告。但必须看到,学到形式容易,学到诚信很难。真正的诚信,需要耐得住寂寞。要求企业放弃短期的“快钱”,承受长期的投入,甚至一度承受利润的缩水。要求管理层坚持“顾客第一”,而不是“报表第一”。这才是河南商超能穿越三十年风雨的深层逻辑。

今天,“会开超市”已经不仅是一个商业命题,而是一个社会命题。关乎我们是否愿意建立一个更有温度、更值得信赖的消费环境。河南人的答案简单而坚定:诚信才是零售的底色。

所以说,河南人会开超市,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种“神秘公式”,而是因为他们坚守了一个最质朴的商业常识。而商业世界,最难的往往就是坚守常识。(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孙维国)

来源:河声

推荐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