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届时将正式公布202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目标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8日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分析普遍认为,即将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将把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这既符合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也是保障就业,化解风险的必要前提。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外界普遍预计,两会期间即将公布的赤字率或扩大至接近4%,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上调至2万亿元。
而在货币政策方面,2024年年底的货币政策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分析指出,后续降准降息或将会有更多发力。也有分析指出,不过考虑到稳汇率及防风险诉求的状况、以及在CPI、信贷等数据超预期显示基本面修复的背景下,短期内或难迎来降准降息等总量宽货币操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市场重点关注两会在消费刺激领域会有哪些部署。此前2024年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投放3000亿元人民币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机构预期,2025年将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规模也将扩大。
同时,在以旧换新计划取得明显成效之下,不少市场分析预计2025年的消费补贴或扩大至服务行业。与商品消费相比,服务消费当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2025年春节期间文旅、电影等服务消费热度提升,未来提振消费政策或将涵盖娱乐服务、老年护理、家庭和儿童保育服务等基本服务等。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二次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草案被视为是明确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指出,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提速,有利于为民企提供更稳定法治预期。此外,预料本届两会在加大对民企金融支持等方向有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倾斜。
在吸引外资方面,《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日前发布,提出了20条措施,释放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明确信号。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表示,尽管地缘政治风险仍在,但美商长期看好中国投资机遇。
人工智能及其衍生的新兴产业成为近期地方两会委员和代表们的热议话题,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政府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而2025年全国两会能否制定更加系统的政策值得关注。市场普遍认为,2025年新质生产力建设仍是重点方向,科技创新综合投入增速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各地方政府也正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深圳提出下一步将在政策、场景、创新、机器人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包括加紧兑现政策大礼包,向企业发放最高60%、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的“训力券”补贴,以及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等。上海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开源生态系统,加快推动垂直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完善数据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鼓励中小企业研发,和推动自主开源生态建设等措施,继续保持优势。而未来,行业方面还会面临算力、团队创新能力和盈利模式等挑战,数据监管和版权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打压限制。近期白宫发布“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将调整美国投资政策,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同时,也有报道指出美国正草拟半导体限制措施,并向主要盟友施压,要求加强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有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年度投资额已从2016年的460亿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50亿美元。学者指出,美国对华的这种限制实际上出现边际递减,美国继续垒高“小院高墙”,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并不会如特朗普政府预期的那样大。
来源:中国深度财经
编辑:许织微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